一、典型案例与运作模式分析
1. 《贪玩蓝月》虚假广告与诱导充值
问题核心:广告宣称“不花钱赚钱”“装备100%爆率”,实际下载后需大量充值才能正常游玩,且爆率远低于宣传。调查显示63.27%的玩家遭遇过此类虚假广告,近半数玩家因诱导充值反感弃游。
传销关联:通过明星代言(如张家辉“渣渣辉”梗)制造信任背书,吸引用户下载;游戏内设“托”刺激消费,形成“充值-拉人头-返利”的变相传销链。
2. “魔幻农庄”传销式手游崩盘事件
运作模式:用户支付330元注册费(含“种子”成本),通过“静态收益”(每日2.77%拆分率)和“动态收益”(拉人头获奖励)吸引投资。
崩盘后果:涉及40万玩家、资金2亿元,学生、个体户等群体通过网贷投资,最终平台关闭导致血本无归。
传销特征:层级分明(花仙子/花天使/庄园主),下线需向上线购买“玫瑰花”变现,符合入门费、拉人头、团队计酬的传销三要素。
3. 区块链传奇游戏的“庞氏陷阱”
案例代表:如《加密国家》《PoWH 3D》,以“高收益分红”为饵,要求下家以更高价购买上家虚拟资产,开发者抽手续费。
风险本质:90%以上DAPP属竞猜或庞氏类,仅2%为真实游戏。玩家最后入场接盘时,价格已泡沫化(如《加密国家》单资产炒至1000+ETH后崩盘)。
二、行业乱象的深层原因
1. 监管漏洞与平台责任缺失
广告审核松散:短视频平台(占游戏广告投放40%以上)对“装备回收”“充值返利”等话术缺乏实质审查。
违规成本低:如《贪玩蓝月》客服对投诉回应“以游戏内为准”,超20%玩家找不到反馈渠道,近半数问题未被解决。
2. 商业模式依赖“氪金-传销”循环
传奇类游戏固有套路:
| 环节 | 操作手法 | 目的 |
||--|--|
| 广告引流 | 明星代言+虚假爆率/返利承诺 | 降低用户心理防线 |
| 入门机制 | 小额首充奖励 | 培养充值习惯 |

| 层级设计 | 公会奖励、拉新返利 | 激励发展下线 |
| 资金沉淀 | 限制提现、高额手续费 | 延缓资金兑付压力 |
此类设计使游戏从娱乐产品异化为资金盘工具,尤其依赖“老玩家拉新”维持现金流。
3. 技术包装下的风险隐匿
区块链游戏借“去中心化”概念掩盖传销本质,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分红规则,使玩家误认“公平透明”,实则代码逻辑黑箱化。
三、监管与市场转向(2023-2025关键变化)
1. 政策重拳整治
2023年国家整治虚假广告联席会议严打明星未使用产品即代言的行为,要求“玩游戏才能推游戏”。
2024年多地工商部门对传奇手游开出千万级罚单,冻结企业账户并限制负责人出境(参考太平洋网络传销案处理)。
2. 市场自我净化
广告投放锐减:2025年传奇手游广告量下降超60%,厂商转向提升产品质量(如画面升级、玩法创新)。
用户意识觉醒:近50%玩家对“充值返利”广告主动关闭,投诉量同比降37%。
3. 合规化转型路径
去金融化:取消虚拟币双向兑换,采用“积分制”且不可交易(如部分棋牌游戏改房卡为计时收费)。
全链游戏探索:将核心逻辑上链(如《以太传奇》),通过技术透明性重建信任,但落地仍存难点。
四、结论:传销模式在传奇手游中的不可持续性
短期看,传销式手游依赖人性贪欲和监管滞后性获利;但长期政策收紧、玩家理性化、技术透明化三大趋势已不可逆。未来厂商需摒弃“快钱思维”,转向玩法创新(如跨IP联动)与社区运营(如UGC内容生态),方能在合规框架下赢得市场。